鸿海今日在科技会日活动中,首度揭露电动车布局蓝图。在论坛一开始,鸿海便就正式对外宣布,将推出“MIH EV 软硬件开放平台”,以及相关零组件。鸿海期望能借由软件、硬件开放平台、关键零组件降低产业进入门槛、加速产品开发时程,让更多人可以投入电动车产业的开发、打造未来最创新的电动车应用。
首先在软件平台方面,鸿海即将推出的“软件平台框架”,将会建构在车子底盘及硬件系统平台之上,以高于车规安全等级的 Micro kernel RTOS 来操控各个 Domain system,中间加入了 EV Service Layer 服务层来提供例如 Canbus 和 Telematics 等可共享服务和资源。
▲ 鸿海在科技日中发表全新电动车软硬平台,揭露电动车布局蓝图。
另外,以 Hypervisor 的 VM 来撑起软硬分离的架构,VM 会分为 Mission Critical以及 Nonmission Critical 两部分,依照 Domain 的功能区域来承载各种应用。最后透过开放 EVKit SDK 开发用具,把底层的关键技术和用具开放给开发者,打造未来最创新的电动车应用。针对电动车最重视的安全性部分,鸿海将开放 Drive By Wire & Sensor Fusion 界面,让平台可以对接 Best in Class 的自动驾驶系统并且持续的优化升级,而且符合 ISO26262 ASIL D 的安全等级。
鸿海技术长魏国章表示,新平台将透过“软件定义”、“软硬分层”与“开放生态”三大特色,解决现阶段电动车的发展痛点。汽车未来将可透过“软件定义”持续的更新升级;同时,“软硬分离分层”的架构,大幅缩短了传统冗长的垂直开发周期;而开放平台的关键技术和工具,则大大降低产业进入门槛,让更多人可以投入电动车产业的开发。
其次,在硬件平台方面,鸿海也同样强调开放性。鸿华先进科技副董事长左自生表示,MIH 硬件平台聚焦四大特色,分别是“模组弹性客制化”、“轻量一体成型”、“强大 EEA 架构”与“自驾平台”,搭配软件平台构成 MIH EV 开放平台。
▲ 鸿华先进科技副董事长左自生说明 MIH 硬件平台聚焦四大特色。
以驱动系统与上车身为例,光是前驱系统鸿海目前就有 95、150、200KW 三种模组;后驱系统目前也有 150、200、240、340KW 数种规格,未来当然也可以依客户的需求扩充。除了驱动系统外,其他硬件架构也能高度“弹性化”,像是轴距、轮距、地上高、电池包、底盘悬吊等等,已经涵盖了目前从 B 到 E 级距的主流车型,能弹性匹配客户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些模组化关键零组件,也可自行更换与扩充。
而为了增加续航里程,电动车的轻量化绝对是重点中的重点。因此,MIH 开放平台结合鸿华先进科技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以及鸿海轻金属的制造实力,透过铝铸工法展现零件整合的制程,实现前悬吊塔与后大梁的一体式轻量化设计,不但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也更使得轮胎入力传递线性化,给予消费者高级的操控安定感并降低路面噪音。
另外,EEA 架构可以说是未来智慧运输生态的大脑、神经网络。而鸿海 MIH 开放平台能满足 AUTOSAR 与 ISO26262 ,代表绝对安全。同时,具以太网(Ethernet)开放架构以及 5G、6G 环境,提供客户更有价值的运用如 OTA、V2X等;且还能借由 Central Gateway 整合,与云端后台联结、沟通,让整合式的 EEA 架构能衔接未来开放性的 CASE 生态环境。
最后,MIH 开放平台是一个 Drive by wire 的线控平台,主要有两大优势,第一是在平台上可整合任何自驾系统,共同与开发者及伙伴,实现智慧运输;第二则是“人本设计”,实现兼顾安全的非机械化操驾。而在架构的层面上,这个开放平台的架构分为底层的“载具平台”,以及上层的“应用生态链”。两者透过标准化的软硬件 Domain 对接。
▲ 鸿海在科技日中同时展示电动车零组件。
除了展示 MIH 软硬整合开放平台之外,鸿海也展现了与电动车有关的技术与关键零组件实力。鸿海产品长萧才祐指出,面对占整台电动车成本超过三分之一动力电池,鸿海总共发展出了六大“黑科技”来迎战电池的难题。
这六大技术分别是“电池快充与低温优化”、“低鼓胀软包技术”、“云端AI电池管理系统”、“高能量密度电池”、“无贵金属全新制程”以及“固态电池研发”。萧才祐说,未来车用电子应用会很多元,从自动驾驶、车联网或智慧座舱。都须用到许多电子零件,所以在电动车成本的占比也会提升,而电子元件正是鸿海一直以来的强项。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强调,2025 年谁能掌握固态电池,谁就能称霸天下。因此,鸿海也宣示,将在 2024 年时,推出首款商业化固态电池,不但将减轻目前液态电池的重量与成本,更能解决液态电池的隐患问题。
▲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认为未来汽车产业是得三电者得天下。
刘扬伟认为,过去汽车产业是得“燃油引擎”与“变速系统”者得天下,但随着电动化与物联网成为趋势,汽车产业将变成是得“电动动力、电池与半导体”者得天下。根据 BCG 的调查,全球电动车市场 2025-2030 年将达到每年 3,600 万台的规模,台湾企业大家要一起努力,快速抢占这个新兴市场。
(图片来源: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