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Pay 2017 年 12 月投资一卡通,取得近 3 成股份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而这 3.4 亿元最终为 LINE Pay 买到了什么,答案在 9 月 3 日双方合作推出的电子支付新业务上线,并对外有更进一步的业务发展说明后,看来也更加明朗。
降低门槛,冲高用户数同时也完整用户版图
首先,获取用户应该是第一,也是 LINE Pay 最明显的目的。虽然自 2016 年 12 月与中国信托合作推出 LINE Pay 联名卡至今,LINE Pay 用户数已经一路从 130 万人成长到 320 万人,大增了将近 200 万人。但如果将这个数字对比于 LINE 在台湾有 2,100 万月活跃用户数,中间的落差无疑非常明显。
LINE Pay 首席运营官暨 LINE Pay 台湾董事长丁雄注相信,这段落差有很大一部分是来于那些想使用行动支付、却没有信用卡的人。这就是为什么 LINE Pay 需要入股拥有电子支付执照,可提供信用卡以外电子支付方式的一卡通的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以金管会公布的 6 月非金融机构电子支付统计数据来看,不论是使用人数、交易量,距离电子票证、信用卡等市场上其他非现金支付方式都有段差距,看来消费者对电子支付的储值需求似乎没有业者想得那么强烈。当然,这可能与台湾信用卡普及率高、ATM 据点广布,以及电子支付账户申请手续相对严格、繁复等因素有关。
但对 LINE Pay 来说,推广电子支付相对其他业者相信还是存在一些优势,如台湾几乎人人都有 LINE 账号,LINE Pay 就可以省掉推广消费者去下载 App 的门槛;而且 LINE Pay 近两年发展下来,已经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还可以结合通讯软件的社群优势等。
而且不论如何,LINE Pay 要继续扩大用户基础,就必须在拓展多元使用场景之外,同步想办法降低使用者进入门槛。而在既有的信用卡绑定支付之外,提供储值余额支付的选项,就是降低门槛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这次 LINE Pay 和一卡通开启储值账户服务,还进一步做到让 14 岁至 20 岁用户也能在线上完成申请,突破了过去难以切入的青少年支付市场,而这也可望帮助 LINE Pay 补上更完整的用户拼图。
创造营收、获利成长空间
而在拼用户数成长之外,电子支付账户如果推展顺利,对 LINE Pay 可能还会带来另一个更直接的帮助:营收成长,以及更好的获利结构。
LINE 未公开过 LINE Pay 的营收、获利状况,但基本上过去 LINE Pay 必须绑定信用卡使用,意味着 LINE Pay 每笔交易如果向商家收取 3% 交易手续费,当中可能有超过半数必须付给信用卡业者,只有不到一半能进到自己口袋。但若是以电子支付的储值余额支付取代信用卡,对 LINE Pay 来说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了。
根据 LINE Pay 台湾营运团队负责人吴孟芝的说法,LINE Pay 一卡通账户上线,对消费者而言是多了一种支付工具选择,但对商家则没有影响。更明确地说,原本 LINE Pay 可用的 9 万个合作商家,只要向一卡通申请,完成签约,就可以在原本的 LINE Points 点数和信用卡收款选项之外,再增加接受电子支付储值余额付款。
而为了不影响商家对新服务的接受度,进而让消费者可以有一致的支付体验,LINE Pay 向商家收取的交易手续费比例将不会因为增加一个新功能而改变。
既然商家要付给 LINE Pay 的交易手续费比例不变,若消费者未来使用电子支付储值余额取代信用卡支付,则原本 LINE Pay 要从手续费分拆付给信用卡公司的比例,就可以改由 LINE Pay 与一卡通去分配。
▲ LINE Pay 台湾营运团队负责人吴孟芝。
虽然吴孟芝未透露和一卡通之间的拆帐比例,但一般来说电子支付的手续费会比信用卡低,且 LINE Pay 还是持有一卡通近三成股份的股东,所以不论怎么拆,LINE Pay 最终所得也应该会比原本使用信用卡绑定分得的利润来得高。
当然,大前提还是要先创造出足够大规模的用户和交易量,否则再怎么拆分,对营收、获利的影响也还是很有限。
至于 LINE Pay 未来是不是能够透过电子支付储值账户,进一步延伸出投资、理财商品等支付以外的更多元产品和服务,LINE Pay 和一卡通的回应是,只要符合使用者需求、技术可行以及法规允许,他们就会去尝试。
(本文由 数位时代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Flickr/Thomas CC BY 2.0)
延伸阅读:
- LINE Pay 联手一卡通,搭车、缴费及转账一键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