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可以说是中国科技产业创新最集中的地区,从数位电子产品一条街发展发展成与美国硅谷比肩的科技产业园区,聚集了近 20 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生物科技、绿色能源、行动通讯等多个产业的两万多家公司,走在中国 IT 产业浪潮前沿的几乎都是来自中关村的公司,例如百度、联想、新浪、小米等,在这些科技公司的背后则是形态各异的创业模式和国际化的资本运作。
1998 年在外企工作了两年的刘强东辞职创业,名牌大学出身的他将自己仅有的 12,000 元人民币前往中关村,租下了一家小柜台、购置一台电脑和光碟烧录机,从事光碟烧录机的销售。创业初期公司只有他一个员工,从发传单到产品设计全是亲力亲为。虽然只是一个小柜台,刘强东以“两分钟到货、15 天免费服务、不卖假货”的策略很快在同行中脱颖而出,2001 年刘强东创立的京东公司成为了中关村最大的烧录机产品代理商。2003 年北京发生 SARS 疫情,零售业遭受重创,刘强东果断放弃了京东全国连锁店计划,告别传统零售业转而进去电子商务市场,这一战略宣告京东商城正式到来。
京东商城与阿里巴巴淘宝最大的区别就是全部商品均为自营,由京东负责货物的仓储和配送,专注于3C 产品,因确保正品、低价和送货及时,京东商城很快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2006 年销量额突破 6,000 万元人民币,尽管业务初具规模,京东商城的利润率不高,刘强东在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和追求利润之间选择的前者。
2007 年京东启动资本运作引入今日资本 1,000 万美元投资,这一部分资金用以构建京东的物流系统,在其他电视网站中自建物流的非常少,物流送货环节是电子商务中几乎无利可图的部分,而且有大量遍及全国的专业物流快递公司可以承包配送业务,京东商城砸钜资建物流配送中心的做法让许多业内人士不解,刘强东认为自建物流可以保证送货的速度,二是降低投诉率,三是通过 POS 终端直接付款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
2008 年京东面对淘宝系竞争,依然没有选择以公司利润为重,在 3C 产品商城的基础拓展业务品类,打造网上百货商场。当时京东的主要投资方今日资本并不赞同业务扩展战略,品类增加后会降低公司的运营水准,刘强东坚持推行大百货商城概念,2009 年完成 B 轮融资 2,100 万美元,除今日资本外,还加入了熊牛资本和投资银行银行家梁伯韬的私人公司。
2010 年淘宝系、当当、苏甯、国美、Amazon 和京东构成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群雄混战时代,当市场涌入大量资本实力雄厚的竞争者时,无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在这个时期几乎没有哪一家自营的电商网站能够盈利,刘强东在混战中再次显示了他非一般的魄力,2011 年京东 C 轮融资引入老虎基金、DST 等知名投资机构,15 亿美元的融资额也震惊业界,强大的资金支援让京东商城在 10 个主要城市建立了物流中心,可以覆盖七成以上的自营商品订单,依靠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京东在电子商务平台混战中取得领先。
自 2012 年以来市场上不断传出京东持续亏损,资金链断裂的消息,2013 年刘强东发表公开信,宣布京东商城再度融资7亿美元,引入加拿大教师退休基金和沙特王国控股集团,公司其他一些主要股东也参与了此次融资,资本市场对于持续亏损的京东依然保有非常高的热情。
2014 年年初京东商城 IPO 档公开,将登陆美国 NASDAQ 股票交易市场,随后腾讯与京东全面合作,腾讯旗下电商业务合并至京东旗下,腾讯持有京东 14.3% 的股份,在腾讯的强力支援下,京东商城几乎成为唯一能与阿里巴巴叫板的中国电商公司,市值有望突破 200 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刘强东出色的运营能力和远见是京东商城成功的基础,资本市场的亲睐则是京东成功的关键,自 2007年以来持续亏损,依靠四轮融资构建了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拓展商品品类,销售额从 3 亿人民币成长至 2013 年 1,255 亿人民币,2013 年京东商城净亏损为 4,990 万元人民币,距离盈亏平衡非常接近。
从京东商城公开的招股说明书资讯显示,京东商城第一大股东为刘强东,股本占比为18.8%,著名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则是京东商城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8.1%,第三大股东为腾讯,持股比例为14%,这家从中关村小柜台发展起来的电商公司已经具有国际化的资本结构。
京东商城的发展是中国科技产业近 20 年历程的一个缩影,出身名校、独自创业、资本亲睐、赴美 IPO这是很多中关村科技公司的成长轨迹,海外投资巨头则是这些历程中重要的推动者。阿里巴巴背后的软银、腾讯背后的 MIH、百度背后的 DFJ,还有投资几乎遍及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红杉资本,各家科技公司的前几名大股东中除了创始人外其余多是来自海外的知名风投机构。
当船扬帆起航时,资本是最大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