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物化学研究所陈瑞华特聘研究员研究团队日前成功锁定一个名为 KLHL20 的蛋白,对于终止细胞自噬(Autophagy)的过程扮演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并已于实验鼠模式证实这项发现。此项成果不但解开该领域长久以来的一个谜团,未来也将对细胞自噬失调密切相关的多种疾病(如癌症、神经退化性疾病、肌肉萎缩病变)病因厘清有所助益,国际专业期刊《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 于 2015 年 12 月 10 日刊登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解释,细胞自噬是细胞的主要资源回收机制。当细胞受到压力时会将自身构造借由溶酶体机制而产生自噬的过程,以达到清除细胞内有害物质(如受损胞器或入侵之细菌病毒等)目的。细胞自噬作用有助于细胞产物在合成、降解、再利用等过程之间维持一种平衡状态,因此细胞自噬的发生与终止都应该受到严密的调控。学界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细胞自噬的发生,对其终止之分子机制所知甚少。
此次陈瑞华博士实验室发现在自噬作用发生后,一种名为 KLHL20 蛋白所参与组成之“泛素转接酶”可将数个自噬起始因子如 ULK1、VPS34、Beclin-1 等,进行泛素化而促进其降解。而这些因子的降解又可引发骨牌效应造成其他重要自噬蛋白的降解,进而终止细胞自噬的过程。
研究团队于细胞模式及小鼠模型都已证实,若无法及时停止细胞自噬过程,终将会因为细胞产物过度消耗而造成细胞与组织内部呈失衡状态,最后走向细胞死亡及肌肉萎缩。这项结论充分说明了细胞自噬的终止,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及组织衡定的重要性。
本论文第一作者刘晋志为台湾大学生化科学研究所博士生。研究经费由科技部尖端计划及中研院深耕计划支持。
(首图来源:Flickr/Andrew Maso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