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武汉肺炎出现以前,蝙蝠就一直有着不好的名声,但过去几项研究已经为它们洗刷污名,最新研究更显示,就像我们为了减缓疫情采取的措施一样,当蝙蝠感到不适时,它们自然就懂得采取“社交疏离”,因为不懂得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而受害的只怕是人类。
由于携带新型冠状病毒在内各种可能传人的病毒存活,蝙蝠一直有着“活动病毒库”的昵称,但它们其实不仅是重要的授粉媒介和害虫控制者,在群体生活中互相照顾的同时,也懂得在必要时保持距离。
在《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最新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学团队伯利兹北部 Lamanai 某个栖息地的一群野生吸血蝙蝠,并在几天之内持续追踪它们的社交情况。
团队过去在圈养蝙蝠的研究中发现,生病的蝙蝠会花更长时间在睡眠上而非移动,也会花更少时间替其他蝙蝠梳洗,发出更少的社交声音来尝试吸引配偶,这种状态被研究人员称为“疾病行为”(sickness behaviour),为了确认疾病行为是否也在蝙蝠处于自然环境中发生,团队才展开此次实验。
研究人员于 Lamanai 某栖息地处捕获 31 只吸血蝙蝠,随机挑选 16 只注射物质来刺激免疫系统反应,这仅会使它们在数小时内感到不适而不会真的造成任何疾病,另外 15 只蝙蝠则注射盐水做为安慰剂。
在将蝙蝠释放回栖息地之前,研究人员还在每只蝙蝠的背部黏上微型定制感测器,感测器每 2 秒会传输一次信号,当蝙蝠互相接触时研究人员就可立即知晓,根据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科学家们可以分辨出两只蝙蝠何时紧密接触又维持多久。
研究作者、蝙蝠研究员 Simon Ripperger 解释,这种方法也让他们能实际观察蝙蝠整个社会群体行为,而非实验室中关注样本个体的形式,“这让我们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团队计划从 3 个角度评估“生病”蝙蝠的行为:它们遇到了多少其他蝙蝠、与其他蝙蝠在一起时间长度,以及与整个社交网络的联系状况。
结果显示,“生病”蝙蝠会明显改变行为,与服用安慰剂的健康同伴更少联系,同时与每位同伴的互动时间也更少,平均都减少 25 分钟,而当 48 小时后药效消失,“生病”蝙蝠自觉好转后,便会摆脱疾病行为恢复正常社交举措。
蝙蝠行为改变幅度如此清晰可见,也令研究团队感到十分惊讶。 Ripperger 表示,即使不使用复杂的统计分析,也可以透过观察社交网络直接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考量到野生吸血蝙蝠是高度社交的动物,这种懂得保持距离的行为令人惊奇。
“可以预期,这种行为将为它们减少疾病传播”。
尽管如此,研究成员、行为生态学家 Gerald Carter 也解释,由于团队并未用真正的病毒或细菌感染,而这可能以其他方式影响蝙蝠的行为,因此仍很难衡量蝙蝠群落中实际疾病的传播情况。
“必须记得的是,行为的改变也可能取决于病原体,一些真实的疾病可能让蝙蝠更愿意互动或完全避免接触。”
无论如何,这项关于蝙蝠的发现也再度提醒人们:为了你我,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如果蝙蝠都明白这个道理,有更多手段远距离沟通的我们又为何不这么做呢。
- Even Vampire Bats Socially Distance Themselves When They Feel Sick
- For vampire bats, social distancing while sick comes naturally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延伸阅读:
- 为什么蝙蝠携带这么多致命病毒,自身却安然无恙?
- 科学家在蝙蝠体内发现 6 种全新冠状病毒,与 SARS、MERS 或 COVID-19 均无密切关系
- 患难见真情,新研究:吸血蝙蝠会分享食物给挨饿的同伴